您好,欢迎进入阳泉市双拥网



双拥征文获奖作品专栏:《鱼水情深话双拥,锦绣河山万年春》(优秀奖)
编辑:2021-12-17 16:00:32
鱼水情深话双拥,锦绣河山万年春
作者:李效星
万泉河水清又清, 我编斗笠送红军。
军爱民来民拥军, 军民团结一家亲。
万泉河水清又清, 我编斗笠送红军。
军爱民来民拥军, 军民团结打敌人。
这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一首配歌,
朴实的语言,优美的旋律,唱出了人民军队的根与魂。
风雨百年,初心不改,
从南湖红船出发的那一刻起,
从举起拳头宣誓的那一刻起,
人民性,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不变的基因。
从93年前南昌城头划时代的那声枪响起,
从秋收起义镰刀锤头的图案
第一次绣在那面鲜红的旗帜上起,
就注定了这支在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军队
和人民群众根根相连、血脉相融。
来自人民,这支军队百折不挠立场坚定,
为了人民,这支军队前仆后继不怕牺牲,
依靠人民,这支军队从弱到强风卷残云,
所以,我们的军队叫人民军队,我们的战争叫人民战争。
“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有了人民的支持,人民军队才能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这是致胜的法宝,这是革命的传统。
终于,在1943年的陕甘宁边区
确定了拥政爱民和拥军优属运动的方针,
从此,“双拥”两个字,一头连着军队,一头连起人民。
图片
看吧
田间地头,军队总是在帮助百姓秋收春种,
大战在即,最有力的援军一定是那浩浩荡荡的支前民工。
看吧
危急时刻,我们的士兵总是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
灾害面前,猎猎军旗和涌动的迷彩永远是不变的风景。
妻子送郎上战场,母亲送儿打东洋,
一条棉被两半分,滴滴乳汁救伤病,
这是只有在中国大地上才能出现的感人场景。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
最后一条被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娃送他上战场,
这是怎样一种情怀、又是怎样一种牺牲精神!
军民鱼水情谊深,军民团结如一人,
创造这一奇迹靠的是
伟大的政党,伟大的军队、伟大的人民。
阳泉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座人民城市,
光荣的革命传统在这片热土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雄伟的百团大战纪念碑高耸如云,
每当抬头仰望,它总会将我们思绪带回到
那个抵御外侮争取解放的烽火岁月,
长矛大刀土枪土炮,凭什么和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周旋抗争?
凭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背后有千千万万的人民,
革命的胜利靠的是军民团结众志成城。
走过硝烟、走过苦难,
走过胜利的喜悦、走过曾经的辉煌,
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
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更强的国防观
去应对新的挑战、进行新的斗争。
我市首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这是阳泉双拥工作的现实体现,
也是对阳泉军民共建成就的肯定,
形势和任务面前
双拥工作仍需再接再厉再续新功。
谋改革促发展,发改委职责在身,
国防动员和国民经济动员使命神圣,
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寓军于民、融合发展,
国防建设事业的发展永远离不开人民,
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军队和人民永不分。
正如一首电影插曲中唱到——
顶天的青松扎深根,人民的军队爱人民,
军民团结一条心,锦绣河山万年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