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阳泉市双拥网

Image
0353-2296606
hahaahhhahah
Image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详情页

寻访*美退役军人——付爱俊


编辑:2023-07-14 22:36:07

54481

编者按

为深入挖掘我市广大退役军人、军人家庭、拥军人物和军嫂的感人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模范带头作用,传递正能量,7月11日起,本平台将连续刊发12名*美退役军人候选人的“*美事迹”,聚焦退役军人参与公益奉献、乡村振兴、抢险救灾、基层治理等实践,讲述新时代老兵故事,展现新时代老兵风貌,不断浓厚全社会尊崇军人、尊重退役军人良好氛围。

付爱俊:退伍不褪色,法徽耀初心

22043

付爱俊,出生在阳泉市盂县北下庄乡老石神村的一个贫苦家庭。1985年 10月参军入伍,服役于北京军区27集团军79师51023部队。新兵集训期间,他刻苦训练,追求上进,常常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加练,各项训练成绩名列前茅,受到了战友和领导的肯定。新兵集训后,他被选派到师部汽训一连学习驾驶技术。

1986年初,部队接到中央军委“两山防御作战”轮战命令,付爱俊多次向上级递交请命书,终于在11月随作战部队开拔“老山”,前往集结地域(麻栗坡县)进行战前集训。付爱俊连担任的任务是保障235团、236团的物资供给。为了保障任务的顺利完成,所有人都进行了三个月的“魔鬼”训练,通过训练,他的韧性得到了磨炼,保家卫国的信心与决心也得到了增强。终于在1987年4月3日,付爱俊前往了此次防御作战环境*为凶险的前线阵地——那拉口。由于时间紧迫,在到达战场的第一时间,付爱俊和同志们在兄弟部队带领下,一边运输物资一边熟悉地形地貌及方位。在接守阵地的第三天,他们受到了敌人疯狂的扫射与轰炸,运输路线被敌人炸毁,运输车辆无法前进,只能采取人工肩扛的方式进行人工运输。在运输途中,他们还要经过1000多米的生死线,在直线距离敌人阵地不足百米,危险程度可想而知。但当时付爱俊同志们的想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将战略物资运往前线阵地。日日如此,战争总是残酷的,在运输途中付爱俊同志亲眼目睹战友倒下去,再也没有起来,付爱俊同志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将战友的遗体背回后便重新扛起了约200斤的军需物资赶往前线,因为付爱俊同志知道,哪怕是多扛起一颗炮弹,多装上一颗子弹,都能让战友少受伤少流血。血肉模糊的战友激起了付爱俊同志对敌人的仇恨,激发了付爱俊同志的爱国热情和斗志,更加坚定了付爱俊同志打击敌人的决心。由于距离敌人阵地较近,白天不便于运输,付爱俊同志们常常是晚上凭着记忆摸黑运送。在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扫射下,付爱俊同志凭着不惧生死的决心,一次又一次的穿梭在生死线上,确保了物资顺利抵达前线,为战斗取得胜利提供了可靠的运输保障。在一年的时间里,付爱俊同志共计运送军需品1万余公斤,被战友们称为“老山骆驼”。在此期间,付爱俊同志被军委集团军授予一等功并将喜报邮递地方政府盂县人民政府颁发的“为国立功”的牌匾。

1988年3月,付爱俊同志部接到上级命令由前线阵地撤回后方休整,同年6月1日随大部队返回原军营,直到1990年3月退出现役。

1990年12月,付爱俊经盂县民政局退役军人安置办安排在盂县人民法院工作,从事司法警察工作,先后任司法警察大队副队长、政治教导员,33年以来,始终牢记公正执法、一心为民宗旨,带头狠抓队伍规范化建设,带领盂县法院法警大队严格规范执法,为审判执行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警务保障。于2007年派驻执行局以来,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动摇,以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己任,恪守公平公正,时刻保持军人本色,严格要求自己。他深知,执行是全党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法院工作的重点,他干工作更加尽职尽责,时刻高标准,严要求,努力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多年来他急当事人之所急,想当事人之所想,共办理执行案件2000余起,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各方面表现突出,曾于1995年荣获盂县县政法系统先进个人,在2018年荣获阳泉市中级人民法院先进个人,并多次在本院评比中荣获先进个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三十多年的法院工作,使付爱俊认识到法院“天平”的深远意义。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品格、忠诚的警察本色和踏实的工作作风,默默无闻扎根内勤,吃苦耐劳、敬业奉献。时间在变,岗位在变,不变的是军魂;环境在变,社会在变,不变的是军心。身上的制服虽然变了,但一颗为国家,为人民甘愿奉献的决心没有变。


Image
版权所有:山西六一科技有限公司
Image
版权所有:山西六一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龙采科技集团
Image